你孩子学的不少课文都是错的,杜撰的,
你会不会愤怒地觉得孩子的智商受到了“侮辱”?
近日,一篇《校长怒了!还有多少假课文在侮辱孩子的智商?》的帖子在网上广为流传。 知名杭州外国语校长张敏无意间翻阅小学课本发现: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37-139页,第30课《爱迪生救妈妈》完全不符合事实逻辑,被里面的内容惊呆了!
记得,早在2009年,就有浙江的三位较真的语文老师郭初阳、蔡朝阳、吕栋(注:前两位教师已经走出体制,现在是独立教师)为小学语文教材挑刺,对《爱迪生救妈妈》一文提出了质疑,经过多方考证,这是一篇杜撰的假课文。
爱迪生7岁那年,妈妈得了阑尾炎,上医院来不及了,必须在家手术,因灯光昏暗,爱迪生想出了镜子聚光的办法,手术成功,妈妈得救了。无论是课本还是老师的教参都没有注明文章的作者和来源。1847年出生的爱迪生,7岁那年是1854年,而世界上第一例阑尾炎手术是1886年,也就是说,爱迪生小时候根本没有阑尾炎手术。
随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其网站上删除了《爱迪生救妈妈》一文的电子版。
然而八年过去了,这篇假课文依旧出现在孩子们的课本中,
连网站上的电子版本也恢复了。岿然不动,屹立不倒!
更让家长震惊的是,
我们已经学过的、孩子们正在学的“假课文”还不止这些篇。
比如:牛顿因被苹果砸中而发现万有引力,
但是有一种说法是,这个故事是伏尔泰编的,
事实上牛顿是受了博物学家罗伯特·胡克的启发,
《爱迪生救妈妈》这篇文章在网上发生激烈讨论的时候,
该故事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国内正式出版物中已出现,于2002年选入人教版语文教材。,,新版一年级教材于2016年9月替换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今年9月替换二年级教材,明年后人教版所有旧版教材将全部更换为新版教材,旧版教材不再使用。在新版教材中,没有选用《爱迪生救妈妈》等有争议的文章。
|
对于人教社的回应,大家都忍不住点赞,
编写教材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再是认真仔细,再是各路专家把关,疏漏在所难免。
往大了说,教材关乎一个国家的未来,是一件极其谨慎严肃的事,
当然不能人云亦云,朝令夕改。
但作为教材的编写机构和编写人员来说,
有一种开放的心态,能听得进各方的意见,
尤其是尖锐刺耳的声音,我们的教材才会日臻完善。
实事求是,有错就改,这也是教育者应有的态度。
语文不是历史。其实语文课文本来就存在两种类型,就是写实文体和虚拟文学。现在这个问题不像是讨论“真”和“假”的问题,而是借机发泄了一下情绪。
教材课文不是学术论文,严谨性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让学生正确接受编者想要传达的精神内核即可。我们会发现,虚构的教材多数出现在幼儿或小学时期,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的道德启蒙教育尤为重要,而用一个名人作为例子更能让孩子们直接的感受到教学冲击并加深印象,即如同当今成人世界中的“名人效应”,影响力更大更广更有说服力。
被证实虚构的教材都是些简单的寓言小故事或名人轶事,这些小故事造就不了一个伟人也影响不了一个坏人,即教材虚构没有绝对的利与弊,能真正起育人作用的教材便都是好的教材。
但是,家长和网友们依然分别在各自的立场上,
中国的孩子阅读量本来就不够,作为孩子的主要阅读物,作为孩子的启蒙读本,还充斥着诸多的假课文,真是雪上加霜啊。
从空气、食物到疫苗,面对假、毒,或许我们已经习以为常,而变得麻木。但责任感告诉我们,只要涉及孩子,就应该较真!正如蔡朝阳老师所说:“作为孩子启蒙读本的语文教科书,我们有责任吹毛求疵,有责任让它尽善尽美!”
无疑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如果家长觉得能够忍受,就跳过这些课文。因为不得不面对统一考试,不得不教这些课文,就把实情告诉孩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不断拓展孩子们的阅读视野,用高品质的阅读去填补去稀释。家长要费心了。
不得不承认,教材,尤其是小学教材的编写确为一件不易之事。
如对汉字的掌握,对故事历史背景的了解等;
使其能更好地符合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需求。
让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们在教材的熏陶中塑造健全人格。
这些有争议的课文,你是否学过,你的孩子是否也学过?
而面对着这些被称为“假课文”的教材,
你又持着什么样的态度?
欢迎在文末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