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婚庆业在中国婚庆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此,让我们去深入上海婚庆人的精神世界和他们的事业,去领略其独特的风采,静心聆听婚庆人的故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三大喜事,“洞房花烛夜”是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对婚庆喜事都格外重视。纵观数千年以来,婚礼一般都是由自己和家人来操办的,或是有亲戚朋友帮忙来举办的。
据资料,过去把握婚礼流程的人,一般由女人担任,而且它还有个专有名词,叫“大妗姐”。过去封建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妗姐”就把婚礼流程跟双方都说一遍,比如接新娘的时候,娇子到门口了,娘家人会关上门,一会再开门送出女儿,这叫“避一避煞气”。这个程序大都有“大妗姐”来控制。
数千年的婚礼习俗演变至今,“大妗姐”已演变为婚庆人团队。包括婚礼的咨询、策划、协调、执行、统筹等。婚庆习俗的延续,为千家万户带来了喜事,也为婚礼文化增添时代的印记。到了改革开放前,上海人的婚礼成为一种亲朋好友的“大聚会”,哪怕是最穷最为物资匮乏的年代,婚礼上的酒水,肯定是最高规格最为奢华的展露。再没有钱,也要穿套新衣服,以期图个喜庆吉利。
上世纪80年代起,上海人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时光,生活水平提高了,婚礼不仅仅是停留在酒桌上的八碟冷菜十个热炒,也不仅仅是点喜烟敬喜酒,也不再是新人从上到下新衣新鞋佩戴红花站立饭店门口迎宾仪式,而是讲究婚礼的仪式感,需要一套正规的流程,像征婚、交换信物、爱情表白以及新人当众热吻。这对于富于传统习惯的中国人是一种变革。
上世纪90年代,婚礼流行讲究一套婚纱照片,台湾风格的婚纱影楼忽如一夜春风来,开遍了上海,就在婚纱影楼一条街的淮海路,从陕西路至成都路短短的几公里路上聚集了当时著名品牌影楼不下14家,如巴黎、维纳斯、浓浓等。
上海婚庆业正是起源于这个时光,经过10年的发展,婚庆业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业态进入市场。近十多年的发展,上海婚庆业已从原来单一的婚庆礼仪拓展到多个领域,涉及几十个行业,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婚庆市场的产业链。
而今,强调传统与时尚的交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在婚礼中加入西式元素,如进场、互赠戒指、倒香槟切蛋糕等,传统婚礼的一些仪式正在逐步被取代。但许多中式的传统仍然得到了保留,如证婚、拜父母、敬酒等。与此同时,跨火盆、戴花冠、坐花轿等传统环节也被重新添加进了婚礼。随着日韩剧在国内的热播以及国际领先的日韩婚庆企业的进驻,鲜花音乐、轻纱幔帐也成为了婚礼的重要组成。婚礼不再是二人的世界,而是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以及文化的体验,多样化的婚礼方式正在形成。
2003年开始,上海的婚庆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从十几二十平方米的“夫妻老婆店”发展到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平方米的婚礼会馆和婚礼中心。2005年,全国第一家一站式婚礼会馆——薇婷故事在上海创办。如今,上海婚庆业又在全国率先创办了醇情百年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是利用宝山区内旧厂房和仓库改建的创意园区,旨在打造婚庆行业产业发展的创新标杆,园区内实体平台的建设主体分为四大板块,有摄影基地建设、主题婚礼会馆、喜品一条街和时尚演绎平台。
当下有越来越多的新人,更注重高品质,追求婚礼的多样化,已然不满足于影楼千篇一律的拍摄风格。“旅行拍摄”这一新兴概念红红火火。上海汤池印象将目光聚焦在环球旅拍这一群体上,推出了婚纱照+旅拍MV静动双影像的全新旅拍模式。迄今为止,汤池印象已在全球23个国家48个城市进行了高端婚纱旅拍。截止到2015年底,上海直接从事婚庆礼仪的企业有2000多家,从业人员达6万人。婚庆人正成为播撒喜悦和喜讯的使者。
玫瑰,这在古希腊神话中,集爱与美于一身,既是美神的化身,又溶进了爱神的血液。上世纪的90年代,在改革开放中的上海,一个名叫“玫瑰婚典”的活动,让世人眼睛一亮,这完全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和全新的仪式,为正在变革中的上海人带来了一股清香,也为变革中的中国婚礼带来了清风……
金桂飘香的季节,是个好日子。1998年的上海旅游节,被人津津乐道的是,“玫瑰婚典”在旅游节上一炮打响。“玫瑰婚典”另辟蹊径,搭准新人脉搏,勇于创新,为变革中的婚礼准备了一套全新的婚礼,引领了时尚之先。
“玫瑰婚典”率新人们亮相,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可以说,“玫瑰婚典”为那些渴望浪漫、崇尚个性的新人提供了一种超越传统的创意,是大型主题婚礼的典范。它将文化、历史、音乐、时尚一一融合到婚礼中。从此,“玫瑰婚典”年年举办。那年的复兴公园,“玫瑰婚典”传承历史又创造新的辉煌,以“七仙女”下凡为主题,安排新人乘坐直升机空降复兴公园,成为当时上海时尚婚礼的一大创举。
“玫瑰婚典”还利用旅游节花车巡游,请50对新人分坐50辆花车,浩浩荡荡,沿淮海中路商业街,接受广大市民的美好祝贺。此乃为婚礼形式的首创。
1999年10月,“玫瑰婚典”再次在复兴公园举行钻石世纪情婚礼活动。388对新人,欢声笑语,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复兴公园大草坪,围着一只巨大的蛋糕,分享甜蜜的爱。据说,这些婚礼的规模,迄今还是一个记录。
“玫瑰婚典”走出上海,走向长三角,走向大江南北。玫瑰香飘海内外。1999年12月的海外玫瑰婚典,首次带领新人走向海外——新加坡。如今,已经到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年来,“玫瑰婚典”这张中国婚礼文化的名片,传播到海外,使之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桥梁。
意大利米兰世博玫瑰婚典2015年5月29日在中国企业联合馆举行,中企馆方面出面做了统筹,在现场安置了音响设备、布置了酒水、蛋糕等,婚礼举行的现场在中企馆的门口。下午13:30,12对中国玫瑰新人进入世博园,应邀前往中国馆观展。而后在15:38,新人来到中企馆参加证婚仪式,米兰市副市长和中企馆副馆长出席并分别致证婚词和贺词。随后,2名可爱的意大利小花童分别为12对新人送上钻戒,整个婚礼隆重、圣洁、神圣。玫瑰新人在婚礼中举行了中国古代特有的“合卺仪式”——新郎新娘以葫芦盛酒、交杯共饮,意喻从此成为一体、婚姻和谐美满。玫瑰新人在证婚仪式上庄严立誓,永远珍爱对方,不离不弃,白头偕老……
做完证婚仪式,12对新人在米兰世博园区的世博大道上巡游,和前来观展的各国游客共同分享甜蜜的新婚喜糖。推介上海旅游,邀请各国游客来上海游玩,各国游客见到玫瑰新人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口哨声,并纷纷与新人合影“沾沾喜气”。
这是中国新人第一次在国外世博会上举办集体婚礼,米兰世博会证婚仪式当天,意大利电视台和主流媒体报纸对整个证婚活动进行了拍摄,并采访了玫瑰新人。意大利爱思醍甜汽酒协会在具有千年历史的moasca古堡为新人举办了露天鸡尾酒会和盛大的婚礼晚宴。
“金手指奖”,这是业内对拥有绝技的化妆师造型师的最高褒奖。辛丹华就是这样一位拥有“金手指”的高手。
丁酉新春,美国电影《美女与野兽》在上海迪士尼小镇举办盛大首映礼,导演康顿、主演艾玛·沃特森等出席。辛丹华团队化妆师给英语主持人化妆造型,其实,彩妆秀团队担任近3年迪士尼电影在上海发布会的化妆造型。这仅仅是“金手指”的一点点“小魔法”。
从微信群里,看到辛丹华刚刚“打飞的”去“伦敦时装周”工作,为那些大牌的模特作化妆。转眼间,前脚到家后脚又“打飞的”去兰州为当地化妆界作培训。
“美源于内心的纯粹,金手指则是创造美的利器。”这是辛丹华对自己事业的总结,也是她的心灵境界写照。辛丹华,国际化妆名师,上海彩妆秀创始人。她从事化妆造型工作23年,曾经获得的荣誉称号不计其数:中国首位荣获全国商贸服务业优质明星称号的化妆师、获得中国人像三十年杰出贡献人物称号,是业界专业化妆导师。她的工作订单来自世界各地:是纽约、伦敦、米兰时装周造型师,是亚洲顶级化妆造型大赛评委,工作订单需要提前一年左右抢定,去过5大州到访过40多个国家工作,赢得全世界的客户赞誉。这位业界的翘楚,开创了化妆师工作室经营先河、各大网络极具人气商家、开创将整体化妆造型技术与美容师团队、摄影摄像团队、全国培训相结合、开创目的地婚礼化妆、环球旅拍造型、国际培训高端定制项目,身体力行推动中国彩妆造型事业进入新时代!
揆诸往事,辛丹华在追寻“金手指”的道路上,历尽艰辛,梦想成真。20多年前,她已经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坐在办公室里,在图纸上描描画画,是个助理工程师。放弃稳定的铁饭碗,她却改行去学习化妆,梦想成为一名当时人们并不看好的彩妆造型师,有人认为这不就同三教九流“剃头师傅”为伍嘛。也有人说她是冲动的选择。但辛丹华坚持认为人生是自己的,要敢于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于是她报考了卢湾区业余大学,专门学习化妆造型设计专业。拥有色彩和线条天赋的辛丹华,在化妆学校的第一次考试中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那些年,她从剧组跟妆到婚纱影楼,从事过很多不同种类的彩妆造型工作。那时根本没有新娘跟妆这个服务,为了能够提供给新人更完善的妆容造型,辛丹华开创了彩妆秀工作室。在她看来给新娘化妆不仅仅是在为新娘打造完美妆容,也要让新娘体验到服务的“三心”——真心、细心、耐心。
一个职业化妆师,就是为人添美的“金手指”。曾经有次试妆,是她职业生涯中最长的一次。那是一位半边脸被烧伤的新娘,让人心疼又惋惜。当辛丹华看着她信赖的眼神,便暗自决心,一定要让她以完美的妆容出现在婚礼上。她的皮肤敏感而易伤,辛丹华就从不同角度揣摩,寻找切入点,而且还不能像其他新娘那样在脸上直接试妆。辛丹华不停地在纸上画图,与之交流。新娘给了辛丹华很大的信任,让辛丹华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获得灵感。当完成试妆时,新娘看着镜中的自己,不禁高兴得流下了眼泪。兴奋的眼泪和幸福的微笑,辛丹华感到就是对自己最高级别的赞美!
赵是上海文艺圈的名人,辛丹华担任其赴爱尔兰和土耳其旅拍的跟妆。那些天,虽然路途遥远人困马乏,但一旦进入化妆师的角色,辛丹华精神饱满一丝不苟,每次20分钟的“精确化妆”,是一点一滴的度身定做,为旅拍的摄影效果打下基础。而今,赵和她成为好朋友,也就成为她的固定客户。其实,像这样的“回头客”不胜枚举,据说,彩妆秀的“回头客”约占其85%的业务量。可见,其口碑就是最好的广告。难怪,彩妆秀的预约订单已经接到2018年的3月,有的新人是以辛丹华的工作日来确定自己的婚礼日期,因为,就是期盼着让这双“金手指”为自己那最美好的一刻“锦上添花”。
人们总把婚礼比作甜蜜,而把婚礼上的司仪比作是为从事甜蜜事业的人。李元就是这样一位用“声音”为甜蜜事业甘当“配角”的人。
这位圆圆脸蛋上架着一副眼镜,身材敦实的男士,就是李元。他落座后,便开门见山娓娓道来:“我是个”70后”,从小的理想,希望成为译制片配音演员。心中的偶像就是为《佐罗》配音的童自荣老师。1998年,东方广播电台举办活动,遇到了著名播音员张培老师,得到她的鼓励,使我心里点燃一盏灯。此后,便经常去电台参加播音实习,先后得到了张培、晓林等优秀播音员的指点。一次直播,30分钟的节目,老师叫我上场,说实在,我没有怯场,就像我平时刻苦练习是那样,心平气和,不慌不忙,一字一句,字正腔圆。真是鬼使神差,竟然四平八稳的将整个节目播下来了。”第一次的成功,成为李元早期的声音的“代码”,也是那个年代自己的一个“标志”。他对自己的声音,更加有信心了,希冀用自己的声音,为未来创出一片新天地。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希望他有个稳定的工作单位,所以,崇尚孝道的他便进了一家国资公司工作。当这并不影响他对自己“声音”事业的追求,他继续发挥着自己“声音”的独特魅力。1999年1月,在黄浦江边的和平饭店里,李元第一次拿着一套人家给他的“婚礼主持词”,当场为一对新人主持婚礼仪式,要知道,这是几百人的大场面,而且是人家新人一辈子唯一的喜事,手里的几张纸,却承载着千斤重,他霎时间有点紧张,唯恐自己的一星半点的纰漏会给新人带来终身遗憾。但他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的“声音”。果然,当他用精心准备的开场语,应景妙语一亮相,全场鸦雀无声,随之,静静的任凭他的“声音”纵横捭阖,一句接一句的妙语连珠为这场婚礼穿针引线,恰到好处,由此“压住场”。这就是他的第一次婚礼主持。
阴差阳错,李元没有走进上海译制片厂的神殿,却找到一个崭新的舞台,为甜蜜的婚礼“配音”,没有想到这“声音”可以为别人带去幸福,也为自己带来事业。这样两全其美的好事,何乐不为呢?!于是,他便从事起婚礼主持人的“甜蜜事业”,为婚礼新人送去美妙的“心声”……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婚礼主持人,李元曾总结过“8字方针”。要成为一个好的婚礼主持人,要淡化“婚礼”流程式的套路,其精髓就是:真诚、温暖、开心、振奋。真诚,如字面含义,就是真心、诚实,不装。温暖,按李元的说法,是“仿佛手泡在温泉里,水从手心划过”。至于开心,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眼泪,缺乏的是笑声。当然,想要高雅的发笑,而不是低俗地搞笑。振奋,则是在主持过程中,始终要传递正能量。无论感动,或是捧腹,始终都要乐观向上。
这些年,李元在婚礼司仪的事业中摸爬滚打,潜心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这就是:“强调新人,淡化司仪。”目睹一些婚礼现场,要不大牌主持人喧宾夺主新人黯淡,要不司仪插科打诨低俗调侃,缺少一种婚礼仪式的庄重又不失喜庆,典雅又不失亲民,而后者正是李元所倡导的风格。
他对婚礼司仪这个行当,充满敬畏,他这样比喻:司仪是穿着草鞋在钢丝上跳舞的人。这又何解释?李元分析道:从上海婚礼司仪的从业队伍来看,绝大多数都是草根平民出身,缺少系统的专业培训更谈不上正规院校科班出身。但是,我们为婚礼新人服务,新人一般情况下都是抱着一生唯一的喜事而来,所以,婚礼司仪责任重大,绝不允许半点闪失。否则,将遗憾终身,无可弥补。这就是我们婚礼司仪在“钢丝上跳舞”,风险随时随刻存在。更何况,有的婚礼动辄几百万的投入,这更让婚礼司仪如履薄冰。新人的期望值越高,我们婚礼司仪的责任就越大。
[ 原创声明:本文为婚嫁风向标整理,来源:新民晚报,叶永平;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婚嫁风向标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